大国崛起40年:巨变前夕的任正非们
一个国家的强大,制造业一定是根基。
风云40年,改革开放第一代以制造业起家的企业家正在慢慢凋零,年广久、柳传志退休,张士平、褚时健离去。
有的人走了,有的人仍旧在继续创造奇迹。李书福打造了吉利汽车、王东升缔造电子屏神话、梁稳根打造大国重器,任正非突破重围......
中国想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要更多的任正非们。
文 | 牙谷牙狗
1978年,34岁的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还只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一个小小的工程技术员。每天走进办公室上班前,他习惯性地从信格里取出当日的《人民日报》。不出预料,读报喝茶将是他上午所有的工作。
20多年后,他回忆彼时说:“那是我第一次在《人民日报》上读到一篇写如何养牛的文章,激动不已。以前报纸一登就是革命,种菜、养鸡全都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尾巴,必须割掉。如今人民日报登这样一篇文章,气候真的要变了。”
作为中国最高阶层的知识分子,能在《人民日报》中读出异样的气息是他的能力。彼时刚刚经历十年风雨飘摇的中国,急切地希望将经济拉上正轨。
那年6月,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我们与国外的生意可以做大一点,搞它500亿,胆子大一点,步子也可以大一点。不要总议论,看准了就干。”
根据邓小平的谈话,政府策划了一个庞大的10年招商引资计划,通过600亿美元,扩大包括工业、农业等120个大型项目的落地。
雄心勃勃,所有人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安徽芜湖一个42岁的文盲,却给当时的经济理论家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年广久 左一
文盲年广久,出身穷苦,7岁开始在街道里捡烟头挣钱,9岁做学徒经商。1963年,因为“投机倒把”,他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出狱后学了一手炒瓜子的本事,养家糊口。
年广久炒瓜子有一套,一颗三瓣,满口清香,慢慢地出了名,一天能卖出去两三千斤瓜子。
一个人忙不过来,他请来几个无业游民帮忙,顺便给自己起了个”傻子瓜子“的招牌。生意越来越大,到了秋天,他数了数居然有12个工人。
年广久的尴尬在于,他既不是乡镇企业,也不属于国营企业,而“傻子瓜子”却雇工超过8人,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属于妥妥的资本主义,年广久在理论上更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剥削分子”。
说年广久是“资本家”,人们觉得是个笑话,但理论又明晃晃地摆在这里。领导犯难,如果雇工不能超过8个人,“家庭副业”怎么可能发展起来?
于是“年广久算不算剥削”,成为当时一道十分敏感的议题在全国引发热议。
一直到1984年邓小平出面,争议才落幕。他指出:“我的意思是放两年再看,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了吗?”
相较于年广久引发的讨论,在温州凭借头脑和手艺迅速成为各领域工商业带头人的“温州八大王”,却远没有年广久的幸运。
“八大王”是温州本地的8个个体工商户,在人人赤贫的年代,他们创办各种不同形式的企业,向社会上广纳人才,发展个体经济,将生意做到了百万级别。
为了打击这一“严重扰乱社会主义经济”的行为,在没有任何征兆的前提下,温州市秘密成立了一个“打击投机倒把工作组”。
不出两年的时间,有着“8大王”之称的温州工商户被彻底清理。一时间全国民营企业噤若寒蝉。
个体工商户得不到发展,中国市场依旧萧条,即便十三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国家仍旧没有摸索到一个经济良性发展的方向。
1984年一个平常的下午,在深圳倒腾玉米的王石骑自行车经过深圳国贸大厦。他看到好多警车和警察,还有聚集的人群。爱凑热闹的他问身边人得知,那是领导人在大厦顶层俯瞰特区全貌。
多年以后,已经成为万科董事长的他回忆说:“我好像感到干大事情的时候到了。”
王石
王石见到的车队,正是邓小平第一次南巡的车队。
1984年,面对经济困境,邓小平突然决定去南方看看。针对当时社会上广泛讨论的经济形势,他视察的一路上不讲话,不表态,参观时也很沉默,不露半点声色。
直到从珠海回到广州后,他挥手写下一行字:“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邓小平的这段话,算是给当时的经济发展模式定了调,喧嚣停止,人们蠢蠢欲动。
王石在那一年创立了万科;
35岁的张瑞敏接手一家濒临倒闭的电器厂,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后来的海尔;
柳传志在中科院计算所的传达室里创建了联想;
褚时健成为玉溪烟厂厂长;
山东首富张士平将企业年利润提高到了400万;
李书福创立了自己的冰箱厂;梁稳根已经做到了车间主任。
财经作家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里,将1984年形容为一个“热烈而躁动”的年份,所有人都在用“我们下海吧”互相试探。
那一年,中国GDP 7279亿元,美国4.04万亿美元,两个国家的差距,如天地一般。
肉眼可见的是,计划经济的闸门已经被撬开,民间的力量如涌出地面的小涓流正在四处喷涌,致富的渴望日渐成为全民共同的理想。
一个宏大的时代,开始缓缓拉开帷幕。
深圳 1984(注意这张图片)
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汽车行业一直被誉为工业文明桂冠上的明珠。它的生产和制造涉及70多个行业,是所有工业品中产业配套要求最高,同时也是对制造以及消费经济带动最大的产业。
1984年,由中德合资成立的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宣布奠基,德国总理科尔和中国总理李鹏出席了盛大的奠基仪式,这被誉为是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标志。
而同一年,鲜为人知的是,中国第一辆自己设计和生产的汽车品牌“红旗”却悄悄停产了。
在当年,人们无法从报纸或者杂志上找到这条新闻报道,它实在带有太强的、意味深长的寓意,没有人希望放大其中的任何含义。
而当时年仅21岁的李书福并不知道汽车行业正在发生的巨变。他刚刚和几个兄弟合伙创办了一家冰箱厂。
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30年后,中国汽车企业的命运,会被他改写。
李书福 左一
李书福出身贫寒,早年求学的过程里,因为家中贫困被迫辍学。踏入社会的第一年,他从父亲那里要来120块钱,发誓要赌上一切,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李书福一不怕苦,二不怕穷,血液里始终流淌着一种豪赌的壮阔和踏实做事的决心。在父亲看来简直扯淡的商业计划,却是他长期观察周围经济环境做出的冷静判断。
“我小时候赌过钱,比方说赢1块钱,全放下,变成4块钱,全放下,变成8块钱。有些人赢1块,收回5毛,他最后明显比我钱少的多,但我这种弄法很有可能最后一次全没有了。”
父亲拗不过他,将120块钱递给李书福,嘱咐到:“赔光了就别回家了。”
李书福用120块钱买了相机,然后以仅高出成本价5%的方式,在大街上给人照相。价格低廉,服务周到,几乎从没有照过相的中国老百姓开始疯狂地涌到他的照相馆。
一年的光景,他凭借一台照相机给整个家庭带来了1000块钱的收入。
李书福没有自满,善于豪赌的他将所有钱拿出来,撺掇小伙伴开了一家冰箱厂。
极富胆识魄力,扎实做产品,严把质量关,李书福的冰箱厂在5年的时间里,年产值超过了千万。
到了1997年,这个曾经吃不起饭的穷小子,已经成为千万富翁。
1997年,偶然的一次机会,李书福看到一则新华社的报道,记者李安定在文章中写到:
“中国汽车企业‘百病缠身’。投资分散,开发能力差,生产成本高,销售服务体系几乎原始。中国汽车工业如果不能通过巨额资金完成重组,全军覆没绝不是危言耸听。”
在当时的中国,外资汽车企业大举进入,美国、日本、欧洲车企几乎将中国所有汽车市场占尽。外企蚕食之下,国有汽车工业岌岌可危。
同样的一件事,别人看来是灾难,李书福看到的却是机会。他心里想,如果能够做成中国自己的汽车品牌,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他霸气地对外宣称:“造汽车,不就是4个轮子加2个沙发套上个壳么?中国人连天上的火箭都能造出来,凭什么造不出汽车?”
李书福万没想到,这句鼓励气势的话让他成为了全行业的笑柄,人们认为这个说话带有浓重方言口音的乡巴佬不过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二逼青年,“他要能造出汽车,我都能上天!”
彼时的中国正在延续着以轻工业为主的前进方向。在广东,纺织厂和服装厂遍地都是;家电行业,海尔的张瑞敏和TCL的李东生尚且困难重重。
汽车这种重工业产线,中国人想都不敢想。
同样破败的不止汽车行业,以技术支撑的通信行业依旧如此。
1987年,1G技术已经在美国广泛使用,中国才刚刚开通第一个移动通信网,首批用户不到1000人。技术落后,生产无力,全行业的人哀声一片。
那一年任正非已经43岁了,他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心脏也不太好。因为一次生意中的失误,他被骗,被单位开除,背上了200万的债务,妻子选择和他离婚。他带着和父母、子女住在一所十几平米的小房子里。
她的女儿孟晚舟曾写过一篇叫做《风筝》的文章回忆彼时的故事:“深圳多雨,外面下大雨,我们屋里面下小雨,四面透风的屋子里,隔壁邻居说话都能听见。”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任正非借来2万块钱,赌上全部身价,在一所简易房里,创立了华为。希望借此能够及早还上之前的欠款,给家人一个更好的环境。
万没想到,当初的2万元在短时间内为任正非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作为香港一家交换机生产公司的商业代理,任正非在国内逐渐发展的通信浪潮中赚到了第一笔钱。
但他却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夜深人静时常常自问:一家没有核心技术的公司能走远吗?
5年后的1992年,他的担忧成为现实。华为面临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资金链断裂,投入研发的资金尚未回笼。任正非无路可退。
在一次动员大会上,他站在5楼会议室的窗边,再难压抑住自己内心的悲愤:“华为前面已经没有路了,如果这次研发失败,我只有从楼上跳下去,属于你们的机会多得是,我死后,大家就各奔东西吧。”
华为人在任正非的感染下,所有的工作人员把命拼在了研发进程中。他们在公司里备了一个床垫,吃住都在公司里面。做得累了就躺在床垫上睡一会儿,醒来再接着干。
在当时,他们根本不敢想华为未来能够成为领先全球的通信设备生产商,更不敢想能够实现营收超过3000亿。
艰苦的年代中没有人能预见未来的样子,功成名就或者一败涂地都不重要。对于那些在日后展现出强大生命力的企业家来说,当时只有一个想法:活下去。
某种程度上,这恰好代表了那一代人的淳朴和踏实。
历史看了一眼还在苦苦挣扎的任正非、李书福,扭过头来,又看了一眼正在泥土里打滚的梁稳根和王东升。
他们不像是任正非那样绝处逢生,促使他们走上创业道路的,是一种被外国人羞辱过后的家国情怀。
梁稳根出生在湖南,从小生性活泼,喜欢折腾。高中毕业后分配到生产队,待了4年后,心有不甘,努力学习后考上了中南大学。
在学校里,虽然梁稳根学工科,却经常跑去听管理学的课。一来二去听得多了,满脑子想的都是办企业的事。
1986年,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的他借来6万块钱,和三个朋友一起办起了焊接材料厂。到1991年,凭借才华和胆识,他的材料厂已经成为当地最大的民营企业,产值过亿。
即便成为千万富翁,梁稳根却并不满足。在一次会议上他得知,曾经自己的老本行机械市场,90%的市场份额被卡特彼勒、小松、日立等国际巨头蛮霸。
梁稳根看不下去这样畸形的市场状况,上学时他就想,中国人在中国市场上应该占据最大优势,为什么会被国外企业死死扼住喉咙?
于是经过两年的考察,他决定成立三一重工集团,重新杀回机械制造行业,打破外国人的垄断。
梁稳根
远在北京的王东升和在湖南的梁稳根同样拥有强烈的爱国情绪。当梁稳根摸爬滚打时,王东升却早已经做到了北京电子管厂副厂长的职位。
在老北京人眼里,北京电子管厂曾经被寄予厚望。它是此前苏联援助中国的“一五”重点工程,拥有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
可是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技术上难以突破,王东升发现自己所在的晶体管行业被日本和韩国企业牢牢垄断,中国企业找不到一丝生机。成立的15年间,他所在的企业更是连续亏损多达70亿元。
从当初满怀理想来到北京,奋战十多年后王东升回头却发现,自己很可能会被历史进程淘汰掉。回想过去,他有一种被压抑的愤怒。
于是1993年,在企业前途未卜的情况下,他接任了北京电子管厂的董事长兼总裁。
他将企业名称改为“京东方”,他不希望无数人被贫穷压垮,也不希望中国落后于人,他决心要带领企业走向复兴。
那是新世纪尚未到来的档口,1999年,中国同美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成功。
梁稳根的企业逐渐走到了中国行业第一的位置;华为开始逐渐拓展国外市场;李书福的汽车投入生产;王东升拼了命地钻研企业新技术。
看起来在平凡中小有斩获的各路英杰,并不知晓自己将要成为中国商业世界开天辟地的人。
那一年中国GDP全年1.09万亿美元,美国9.66万亿美元,差距在逐渐缩小,却仍旧巨大。
而这些经历过十多年岁月洗礼的企业家,在被苦难打磨,经历理想破灭,走投无路之后,逐渐对生活和商业有了近乎残酷的清醒认知。
他们具备一种敏锐的判断,同时拥有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家国情怀。如果命运给他们一次翻身的机会,他们会把所有一切都用上,豪情一博。
幸运的是,在经历将近百年的磨难之后,中国这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国家逐渐展露出自己久违的微笑。
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爆发,紧接着迎来亚洲金融危机,时任总理朱镕基慷慨激昂地喊到:“不管前面是万丈深渊还是地雷阵,我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在外资不振,投资放缓的情况下,要实现GDP 8%的增长,中国急需建立几个支柱产业,帮助经济走出困境。汽车、通信、电子产品无疑是其中最好的选择。
那一年,曾经赌上所有身家的李书福,开出了吉利第一款汽车。李书福高兴,摆宴100桌,向全国官员和经销商发出700张请柬,结果来到现场的人不到10桌,剩下的90多桌宴席空空如也。
那是李书福最为艰难的时刻,但是接下来,他表现出了迎难而上的冲天性情。
因为技术壁垒,外资汽车在中国普遍将汽车价格定在10万元左右,远超研发价格的零售价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李书福看中痛点,将自家汽车的价格定在了5.8万元,试图以超低的价格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媒体和车迷不信,在展销会上跑来问李书福:“每辆5.8万的轿车能开吗?”,李书福没好气地反问:“那就是说,5.8万的汽车要是能开,消费者都会买吗 ?”
李书福成为市场搅局者,在一众外企围追堵截中,他索性将价格降为2.99万元。此价一出,舆论哗然,购买者在吉利店门前排起长队,李书福成了。
2001年,李书福的吉利集团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次年,吉利汽车推出独家设计的三厢轿车优利,广受好评。
2003年,李书福设计出中国第一款超级跑车“美人豹”,同时首批吉利轿车出口海外,实现了中国轿车出口“零的突破”。
很多后人将李书福的成功归结于低廉的汽车品质,反过来想,在特定历史时期推出特定产品,是李书福的智慧。10年后雷军沿用这种策略,将智能手机的价格生生砍到1000元,名利双收。
他们的做法拥有某种天生的必然性,正如李书福自己所说:“我的竞争战略只有一条:让所有中国人都能开上自己的汽车。”
李书福凭借价格战成就中国汽车企业的尊严,而京东方从日本、韩国手里,拿回来的不只是尊严,还有敬仰。
在王东升刚刚接手公司的时候,有记者前来采访他上任后有什么梦想。
他说:“落后就要挨打。这一百多年来,有多少中国人在做富国强民的梦啊!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必须有所作为。”
王东升敢想,也很敢做。公司虽然没钱,他从员工那里募集到了600多万,用这些钱作抵押进行股份制改造。同时将公司带到深圳上市,募集资金3.5亿元。
2001年,他果断抛弃从前的公司战略,转而重金投入液晶产业布局。
王东升知道,在某种程度上液晶产业的发展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电子产品的进程。在90年代,日本和韩国牢牢把控这一产业,造就了日本松下、索尼、韩国三星等企业的辉煌未来。
他看着邻国在液晶领域将中国越甩越远,内心满是不甘。他把韩国的生产线拿来钻研,同时独立建厂斥巨资投入研发,将液晶技术吃透。
液晶项目投资周期长,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王东升的企业仍旧亏损。曾经嘲笑北京电子管厂的声音再次出现,他们用刺耳的语言一遍又一遍给这个处于困境的企业施加压力。
王东升却充耳不闻,他对公司所有员工说:“既然闯入了,硬着头皮也要把它走完!我们中国人,真的不能再被日韩瞧不起了,别人能做的,我们肯定也行!”
2003 年9 月,京东方投资12亿美元自主建设北京第5代TFT-LCD生产线,结束了中国大陆的“无自主液晶显示屏时代”,翻开了中国自主制造液晶显示屏的新篇章。
同时在2008年,京东方打破了当时国内TFT-LCD 面板80% 以上的原材料要靠进口的窘境,独立自主的研发大大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国内电子产品行业之后的发展。
从新世纪开始,中国开始大举建设基础设施,如果你当时走在全国任何一个城市,都能看到遍布在城市身上大大小小的施工现场。
悲哀的是,那些忙碌的工地上,到处驰骋和使用的都是外国机械,梁稳根是其中极少数国产设备生产商。
重工业一直是一个国家的命脉,不管是桥梁还是隧道,没有重工业基础,国家仿佛是建在沙堆上的城堡,一推就倒。也是因此,重工业机械行业里,国外一直对中国进行严密的技术封锁。
梁稳根要想从行业内有所建树,就必须从零开始,一步步突破。
一年后,三一第一批产品下线,因为性能太差被客户全部退回。卧薪尝胆,不屈不挠,三一销毁所有不合格产品,从水泵机做起,发誓严把产品质量关,才逐渐在中国站稳脚跟。
三一重工崛起,美国工程巨头卡特彼勒第一个不高兴。他们找到梁稳根说:“我们可以帮助你们发展混凝土机械,前提是你们今后不能进入挖掘机市场。”
梁稳根听到后断然拒绝,在他看来,即便拿到混凝土机械制造核心技术,放弃的却是世界一流制造机会。
他不但拒绝了外国资本的进入,同时开始为同行业中其他企业灌输“实业报国”的思想。
2006年,美国企业试图收购徐工集团,三一重工率先发文质疑此举为“贱卖国有资产”,阻击了美国企业的收购。
梁稳根在面对外界质疑“打击同行”时,大声疾呼:“工程装备行业是一个国家的战略产业,是国家强大与安全的必要支撑。一旦爆发战争,徐工、三一这样的企业是可以立刻转为军火制造的。一个三一值多少钱?但这关系民族利害,我们只能出头。”
那之后,三一重工生产出了中国第一台混合动力挖掘机、中国最大1000吨级汽车起重机、400米以上混凝土泵送技术、拥有四个“中国独创”的三一重工路面铣刨机。
在梁稳根的带领下,三一重工不断刷新世界机械制造奇迹。
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三一重工的崛起,才让中国在高铁、高速、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等领域,有了飞速的突破和进步。
2012年,三一重工收购世界混凝土第一品牌“德国普茨迈斯特”,成为工程机械届当之无愧的世界王者。
中国企业从弱小走到伟大,收购其他企业是必经之路。历史进程向来优胜劣汰,曾经战败的军队要么被屠杀,要么被收编,中国企业聪明的选择了后者。
2009年,因为金融危机,美国汽车行业遭遇最惨痛的打击,一直被誉为世界汽车工业之都的底特律在一年之内裁员14万人,美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而那一年,中国汽车产销379.10万辆,一举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销售国。
这在汽车诞生一百多的历史中,是个奇迹。
就在通用申请破产的一个月后,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向媒体透露了一个足够震撼的消息。
在媒体见面会上,他对众人说:“告诉你们吧,我们要收购沃尔沃了。”
沃尔沃是瑞典一家有着将近100年历史的豪华汽车品牌,在当年的经济危机中,沃尔沃运营亏损14.6亿美元,创始人不得不做出出售公司的决定。
李书福收购沃尔沃在中国汽车界再次引发震荡。要知道,即便当年沃尔沃亏损14亿美元,它仍旧是一个保持35.9万辆年销售,营收超过147亿美元的巨大企业。
李书福的做法更像是小奶狗想要吃掉大象。
曾担任北京奔驰中国总经理的童志远,得知收购信息后问李书福:“你凭什么收购沃尔沃?”
李书福说:“我除了胆什么都没有!”
9年之后的2018年,人们看到了当时收购沃尔沃的意义。此时的吉利已经成为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佼佼者。
同一年,李书福收购奔驰母公司戴姆勒股份公司9.69%的股份,成为该公司最大股东。
更具有隐喻气息的是,2018年,全球最赚钱的车企日本铃木集团宣布彻底退出中国市场。
这个曾经打造出奥拓这一家喻户晓车型、在中国近乎躺着赚钱的汽车企业,终究在与国产车较量的战场上,败下阵来。
此时的中国企业已经展现出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潜质,他们不仅在国内市场拔得头筹,更是将目光放在了国际市场。
他们知道,想要成为真正优秀的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认同才是唯一的出路。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想要在世界领域成为巨头的企业,都绕不开美国。这个曾经在1894年就占据世界GDP总量第一的国家,拥有着超强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实力。
不过,如今当美国重新审视中国的发展时,或许会觉得再也遏制不住了这个伟大的国家了。
2010年,中国企业三一重工在美国注册Ralls公司,从事风电项目投资。两年后投资1300万元的项目,却遭到了美国政府的打击。
时任总统奥巴马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签发行政命令禁止Ralls公司在美国俄勒冈州军事基地附近兴建4座风力发电厂。
同时,他们更是无理地要求三一重工在两个星期之内,从上述场地撤走全部财产和装置。
对于刚刚进入美国市场的三一重工来讲,美国政府的行径无异于晴天霹雳。三一重工面临的是,既不能转让、也不能建设的禁令,1300万美元投资白白打水飘。
愤怒到顶点的梁稳根决定做出反击,三一重工向美国哥伦比亚联邦地方分区法院,提交了关于起诉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的诉状,要求对方取消禁止令,同时赔偿三一重工在此次事件中的所有损失。
在当年国庆节那天,三一重工又将签署行政令的奥巴马追加为被告,同时要求法院加快审理此案。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是中国企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的选择,美方此举损人不利己,希望美方能猛然醒悟,迷途知返。
当时近乎所有的外国媒体,都像今天华为起诉美国政府时的态度一样。他们认为这是毫无意义的反驳,三一重工根本没有任何赢下案件的可能性。
2015年,在经过三年的拉扯之后,三一重工奇迹般地与美国政府达成和解。三一重工撤销了对奥巴马的诉讼,美国政府也相应撤销了对Ralls公司强制执行总统令的诉讼。为这个案件画上了最终的句号。
《华尔街日报》评论道,“在与白宫的一场官司中,一家中资公司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
也正是这起案件,在4年后让华为有勇气和实力,对美国政府提起诉讼。
历经30年风雨坎坷,75岁的任正非披挂上阵冲到一线。
曾经在技术上的无限投入换来回报,在面对禁令的情况下,华为不仅从芯片处理器等方面取得优势,同时在5G技术上拿下关键专利。
近日更是第一次向美国企业收取了超过10亿美元的专利费。
任正非用最有力的声音,对国外企业做出最强大的反击,也促成了今天华为在世界上毅立不倒的地位。
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首次发布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其中美国占据了151家,日本占据149家。而中国,只有3家。
转眼到2018年,中国上榜的企业已经达到120家,已经无比接近美国的126家,远超第三位的日本52家。阿里巴巴、腾讯已经成为市值突破2万亿人民币的巨型公司。
在能源、金融、电子、互联网、重工等诸多行业,中国更是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领先的超越。
历史就是这么吊诡,只有当曾经的涓涓细流汇聚成奔涌的江河,人们才能在回溯的目光中,找到一切的源头。
张士平
历史的河流奔腾不歇,斗转星移间,有花开有叶落。
2019年5月23日,山东首富张士平离世。
从上世纪80年代创业到如今,张士平从一个棉花搬运工做起,打造了全国最大的棉纺工厂,生产的牛仔布充斥全球。
同时,他创造了全世界最大的铝厂,苹果手机壳体90%的铝材料来自于他的企业。
回归到生活里,这个身价超过千亿的富豪却简朴到了极致。他不用电脑,没有微信,没有秘书,掉在饭桌上的菜会随时捡起吃掉,甚至宁可磨掉一层皮也不肯穿上衬衣劳作。
一直到离世前最后一刻,他只是住在邹平县一家普通的县级医院里。
如今一切尘埃落定,荣誉和坎坷终随他一起归于尘土。没有声势浩大的葬礼,没有热搜置顶。在这个热点频出的互联网媒体时代,他的离去几乎没有激起任何水花。
这是老一辈企业家的血性,艰苦朴素,敢打敢拼,昂扬向上。他们几乎经历过同样没钱没人的窘迫,也同样经历了绝境中谋发展,外企围追堵截中强势崛起的坎坷。
在发展的过程中,羽翼日渐丰满的他们开始吞并从前的巨头,展现出强大到不能撼动的实力。
如今的吉利已经成为世界级汽车生产商;
由京东方提供屏幕的华为折叠屏手机惊艳世界;
三一重工的产品,一次次出现在中国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等世界级工程现场。
在他们背后,展现出来的是中国40年巨变中,大气磅礴的辉煌国运。以及中国人民努力勤勉,奋勇争先的奋斗精神。
从前人们认为我们忍气吞声。那不过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的中国智慧。只有在当下复杂的境遇下,人们才能体会到,我们依然有我们国家自己的工业体系,有我们自己的商业模式。
对手越是打击,越能让这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爆发出顽强的生命力。
深圳 2018
2018年,中国GDP已经达到90.03万亿元,相较于1978年增长整整244.7倍。同时,在2017、2018两年,仍旧保持着超过6.6%的增长速度。
历史沧桑,一个硬道理不曾改变:落后就要挨打,而实干才能兴国,实业才能强国!
最后,这不禁让人想起《战狼2》中的一个场景:一个肌肉发达,身材魁梧的美国大兵将吴京死死按在地上,刀尖对准喉咙,他充满傲慢地说:
“这个世界上只有强者和弱者,你们这种劣等民族永远属于后者,你要习惯,必须习惯!”
被逼到绝境的吴京,爆发出自己的最后一丝力气,将对手的刀翻转,用脖子里的子弹,猛击对方要害。
对手倒地,筋疲力尽的吴京对着敌人的耳朵掷地有声地说:
“那他妈是以前……”
部分资料参考来源: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华商韬略:《他把企业做到路人皆知,却不希望任何人知道自己》
视觉志:《华为,你终于活成别人讨厌的样子!》
图片来源:网络、视觉中国
—The End—
往期文章精选
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关注
最人物
国人自强
实业兴邦